![]() | ![]() 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玉苍山下 >> 文章中心 >> 历史人文 >> 瓯越春秋 >> 正文 | ![]() ![]() |
|
|||||
金钱会起义大事记并注(二) | |||||
作者:郭进艮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6674 更新时间:2016/5/29 | |||||
咸丰十一年(1861) 是年,浙南大旱灾。 年初,平阳县令翟惟本向温州道府呈报,将金钱会改编为团练,要求知府黄惟诰批准。 二月(3月),金钱会改编为震忠团练。赵起在平阳城南树起震忠团练大旗,平阳知县翟惟本、平阳副将王显龙前来共同祭旗。赵起在“金钱义记”钱币背文加铸“震忠团练”4字,正面钱文不变,仍作为信符钱。金钱会改编团练后,参加者益发增多。瑞安有金谷山、沙垟、小篁竹等村,西南至平阳坑;平阳有钱仓、江西垟、南港等村,西北至平阳坑。势力范围遍及平瑞两县首尾数十里,有众数万,秘密编排为百人一组,各由保首一人负责训练。“震忠团练”会钱亦只发给保首每人一枚。 金钱会改编“震忠团练”并向瑞安方向扩张后,瑞安县“河乡绅士皆恐”。汀田豪绅张庆葵等以连环为记,创立团练武装连环会,与“震忠团练”为敌。 【注】张庆葵,字心如,瑞安汀田人。瑞安东乡团总,廪生,《瑞安东区乡团剿匪记》作者。 是年,白承恩随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转战皖赣浙三省。四月(5月),叙功晋爵为通天福。 五月初一(6月8日),在籍办团练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孙锵鸣召集瑞安、平阳两县豪绅,在瑞安东门外隆山寺成立浙南团练总局,下属安胜义团。团勇各发白布一块,人称白布会。平阳张家堡、雷渎、浦西等地豪绅所办团练,均自愿归其指挥。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7) 浙南团练总局成立后,即状告连环会为非法武装。连环会被迫解散。 瑞安仙降林垟绅士陈安澜加入安胜义团,在林垟树起安胜义团大旗。林垟金钱会众李子蓉等拔其旗帜,另树震忠团练旗帜。陈安澜向温州府告状,温州府遣县丞罗敦樛(《钱虏爰书》作罗惇樛)带地保郑步高捕拿诸人。郑步高却系金钱会员,暗中透露风声,致使诸人逃走。罗便将郑步高押往温州下狱。(见《钱虏爰书》、《会匪纪略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2、129) 【注】陈安澜,号香泉,贡生。世居瑞安林垟,籍平阳,家产甚巨。(见《平阳县志·陈安澜传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0) 【按】此事孰是孰非,迄无定论。据胡珠生《孙锵鸣年谱》(《孙锵鸣集》P733-734)称:“谱主(即孙锵鸣)有意打击金钱会,纵容曾鸿昌等率众拔林垟金钱会旗帜以归,林垟金钱会亦率众拔白布会旗帜,赵起即于六月廿六率众焚毁林垟、阁巷白布会首领陈安澜等多家。”其后知府黄惟诰又称“祸由侍读,无与郡县事”。依此而言,似乎是白布会最先挑起的事端。 但刘祝封《钱匪纪略》提到曾鸿昌拔金钱会旗帜的原因却提到:“林垟富户陈安澜者,每年粜谷为伢户(指中间商人)所抑勒。彼时伢户俱入金钱建旗,首以禁谷偷漏为名。陈患之,欲压以官势”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58)。这里面似乎首先涉及到利益之争,入会的下层百姓开始利用金钱会的声威与地主相抗,以致发生相互拔旗的冲突。 六月廿六(8月2日),赵起闻林垟郑步高被捕,召集数千会众,在钱仓北山庙誓师出发,前往林垟捣毁陈家大院。事毕,大部会众返回钱仓,一部留据林垟。赵起、朱秀三则率会众数千人留平阳城内活动。 七月初一(8月6日),陈安澜从瑞安赶往温州,“泣诉于文武各衙门”。 七月初二(8月7日),孙锵鸣也言之道府。“总兵叶炳忠议拨温州官兵四百、瑞安营兵一百往剿贼(即金钱会)。而瑞安副将赵振昌沮之,不复言拨兵”。(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4) 七月初四(8月9日),原永嘉知县高梁材奉命到瑞安调查林垟事件。 七月初八(8月13日),平阳附生余书勋、温和钧至瑞安,与孙依言商议对付金钱会的对策。同日,瑞安拔贡蔡华亦带金钱会员刘某往见孙依言,无果而归。 【注】蔡华(1821-1862),名笃寿,字华,号凤琴(钤),瑞安屿头人。咸丰十一年(1861)拔贡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67。)《钱虏爰书》称他曾“于宅边开木行,与赵起合伙”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8)。《钱匪纪略》云:“(蔡华)至平邑江西垟拜客索金,不尽起色。去拜赵启,启厚赠之,又为华讨宿债,收者数百元,遂成莫逆之交。邀华入会,华曰:‘邀我入会,当与诸君并。否则,我不为也。’……即以王秀金部下归于蔡华。华入会自此始。”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69。)蔡华入会后,“自云江以南数十都胁从者甚众”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8)。按:蔡华入会时间疑在咸丰十一年上半年。 七月初十(8月15日),高梁材到平阳调查。翟惟本请赵起与高梁材一起宴饮。高梁材返回瑞安后,转告赵起的话,要求以林垟棍徒数人换回地保郑步高;林垟被毁房屋,答应修缮墙壁,财物归还十之一二。陈安澜予以拒绝。 七月十七(8月22日),咸丰皇帝驾崩。 八月初二(9月6日),金钱会以雷渎温氏团练不肯归附他们,烧毁温族所居的三大厂数十家房屋。 八月十一(9月15日),林垟陈、谢二族谋议自行组织力量进剿金钱会。在温州东门外雇台船三十余只,由把总游飞鹏和勇首徐文久督率。另雇闽勇二百,约与雷渎温氏团练水陆并进,夹攻钱仓。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5)。 【注】游飞鹏,平阳万全雅河游人。武举,把总。系陈安澜中表亲,亦与赵起相识。刘祝封《钱匪纪略》称游为陈安澜内侄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58) 八月十七(9月21日),游飞鹏督台勇入钱仓江。台勇持鸟枪上岸夺炮,焚赵起屋及钱仓城内外数十家。赵起率众奔北山上,麾旗以召集会众。因温氏团练误师期,所雇闽勇又为官府阻挠无法前来,水师孤立无援,被迫退走。(见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96)赵起“知雷渎夹攻谋,益恨,谋攻雷渎。”(见《平阳县志·温和钧传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0) 八月十九(9月23日),金钱会捣毁雷渎温家团练。“贼踞夏姑桥,和钧先率团丁二千人往剿之。不敌,退。贼迫之。父儒业陷阵殁,团丁死数十人。众溃,和钧与妻陈氏俱投江死。”(见《平阳县志·温和钧传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1)。 【注1】吴一勤《书逊学斋〈会匪纪略〉后》:“会首谢公达等焚雷渎温氏。”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01) 【注2】温和钧,字垂构,平阳县凤林乡雷渎人,诸生。咸丰十一年组织团练,充团长。(见《平阳县志·温和钧传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0) 八月廿(9月24日),瑞安潘英率金谷山会众千余人奔袭廿五都潘埭孙家,焚孙衣言安义堡屋。将乘胜攻瑞安,以雨甚散去(见民国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5)。 孙衣言“奉父母避寇永嘉之孙坑”(胡珠生《孙锵鸣年谱》,《孙锵鸣集》P732)。 八月廿三(9月27日),朱秀三率部进逼平阳城,焚毁坡南宕垟豪绅余书勋和武举游飞鹏家。 八月廿七(10月1日),赵起、蔡华在瑞安沙垟娘娘宫大集会众。分十队,按八卦字号编列,决定兵分两路,一路攻瑞安,一路攻温州府城。 八月廿八(10月2日)辰时,赵起、潘英、蔡华、朱秀三等率义军二千余杀抵温州。自三角门入,先攻试院,杀捐输委员前丽水县典史许象贤;次攻道台衙门,杀一人;接着攻打知府、知县衙门,各杀数人,缴获道、府、县印信。道府观察志勋“科头跣足缒城出走”,知县陈宝善出逃。总兵叶炳忠、前永嘉知县高梁材等召台勇、广勇回扑。“台勇从东门打进,各民团执械攻击,被打死二人,拿获四人”(见《章安杂说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25)。义军因武器简陋不敌,被迫自小南门撤退出城。 当天卯刻,义军二千人攻瑞安。到城西横山下,闻城上炮声,改往温州府城而去。(《瑞安县志稿》、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5、98) 九月初三(10月6日),赵起遣义军入平阳军营取营炮而去。(见民国《平阳县志》卷18《武卫志二》,转引自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66) 当夜,瑞安会众翻越桐岭,焚娄桥民居。 九月初四(10月7日)卯刻,义军再次进攻府城,逼近小南门。清军勇目徐文久、千总陈国泰率兵上城防御,炮击义军大旗。义军战不利,只得撤退。 九月初七(10月10日),赵起率义军主力进驻飞云江南岸,以屿头为中心,和北岸瑞安城对峙。(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5) 与蔡华同年考中拔贡的永嘉张应煦、平阳余思诚等4人,联名写信劝蔡华背叛义军。蔡华不为所动。(《与蔡凤琴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61) 九月十七(10月20日),太平军花旗部队攻克处州城(丽水)。赵起派10人携道府印,往处州献太平军守将,请求支援。但驻处州的花旗部队将领却予拒绝,立斩8人,留2人持印归。(《章安杂说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25) 九月十八(10月21日)午后,清军左营千总孙纯良、勇首管士拱率部渡飞云江进攻南岸义军,败归。 九月十九(10月22日),清军右营千总沈作霖率兵勇分道渡江攻南岸,“毁其寨城木炮,并焚杨府庙后诸庐舍”,并在退潮前退回北岸。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03) 九月廿七(10月30日),高梁材、徐文久、管士拱等率兵勇,乘潮分三路进攻南岸,双方互有伤亡。 九月廿九(11月1日),赵起派谢公达率部从灵溪出发,进攻桥墩门。清军退据分水关。 九月卅(11月2日),义军督船进港,清军广艇五号亦泊江中戒备。申刻起,双方互相炮击。至夜,义军船只退回。(见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05) 是日,皇太后那拉氏与恭亲王奕訢等在北京发动政变,夺取朝政。 十月初一(11月3日),义军一部乘十余艘船至焦石,下船登岸。瑞安兵勇迎战。义军死二人,伤十余人,退回焦石。 十月初三(11月5日),清军副将赵振昌率兵勇数千,渡江进攻屿头,无果而返。 十月初五(11月7日),谢公达部攻分水关,未克。 十月初九(11月11日),同治皇帝即位。 十月十二(11月14日),清军参将陶某与管士拱等率部进攻南岸,双方互有伤亡。 十月十五(11月17日),谢公达率部再攻分水关,并由小路直扑水北溪隘口,均未能克。 十月十六(11月18日),瑞安县学生张家珍在营前起兵,组建湖石团练。合四十九都廪生高王风共万人,“连战皆胜”。义军金谷山潘英部为张家珍所阻,西不能入泰顺,东不能支援屿头。(《钱虏爰书》、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08、76)。 【注】张家珍(1813-1861),字献之,瑞安四十八都湖石人。县学生,湖石团练首领。少出王石山门下,与孙诒谷兄弟为同学。(《钱匪纪略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61) 十月十七(11月19日),瑞安城内因军需缺乏,诸勇相继离去。 十月十八(11月20日),谢公达率部分四路进攻清军,攻占福鼎县城,“劫军局,取库银,开禁门,出死囚”。 十月(11月),清军陕安镇总兵秦如虎“奉督抚令剿贼”,率部抵达福鼎。“至桐山(福鼎县城)为匪所阻。”(《钱匪纪略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62) 十月十九(11月21日),福建记名道张启煊自金华率部抵达温州。新巡道支方廉也由乐清抵达温州。 【注】张启煊,字焕堂,平阳蒲门人。历任台湾知县、彭湖通判、淡水同知等职。咸丰九年以功“历保知府,赏花翎,以道员记名,赏严勇巴图鲁名号。他原奉命自闽入浙镇压太平军,却在东阳遭重创,军械多缺。至温后向富民借钱“造炮船、备军械”,重新装备部队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68) 十月廿(11月22日),温州府再雇台勇、广勇,参将池惟屏以乐清兵五百,勇目孙赞清、瑞安生员孙诒谷以台勇二百为前锋。前永嘉令高梁材等亦督广艇行。(民国《瑞安县志·大事记》、光绪《永嘉县志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7、85) 十月廿四(11月26日),义军打败湖石团练,杀张家珍。 十月廿五(11月27日),赵起亲率义军由屿头渡飞云江,“薄焦石”,围攻瑞安。瑞安知县孙杰和白布会团练拼死拒守。当夜,“贼船尽聚横山下。”(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6) 【注】组织团练武装拒守瑞安县城的乡绅为项子石、项仲珪、项子川、林敏卿、周小梅、管玉成、李履甫、李癯仙、洪叶臣、胡桂樵、黄卣芗、黄漱兰(即黄体芳)等十二人(《钱匪纪略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63)。 十月廿六(11月28日),义军自横山攻瑞安城。 十月廿七(11月29日),赵起据瑞安城东龙山(隆山),分道攻城。“三面烟焰漫天,城中大震。”(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6) 十月廿九(12月1日),义军在龙山架巨炮攻城。“声如霹雳,飞弹如雨,皆从民家屋上过。” 十月,太平天国忠王率部再次包围杭州。 十一月初一(12月2日),皇太后那拉氏开始垂帘听政,从此掌握清朝最高权力40余年。 十一月初二(12月3日),义军列炮城东涌泉巷,又在城北筑炮台,以窥新埭头。城上清军用炮火将其击退。 十一月初三(12月4日),龙山义军炮击城内,伤团丁数人。但炮忽然连番爆炸,反将义军毙伤数人。城西开炮者也自烧药桶,数人毙命。 十一月初四(12月5日),义军分兵据三都岭水路,以截永嘉方向援兵。 午后,义军又伏在东南城外屋内,用抬炮轰城,相持良久方退。 十一月初五(12月6日),清军张启煊部前锋抵达瑞安城三十里外的穗丰。 当天义军攻城更加猛烈,扑城东洞桥,为炮火击退。又攻吊桥石牌楼下,以抬炮仰击城,但药桶却无故自燃。 义军又潜伏西门外,至半夜抬梯攀城。守兵察觉,急以鸟枪射击,杀死数人。又以大小炮三面击杀,将其击退。 十一月初六(12月7日),高梁材督广艇驶入飞云江。赵起在龙山望见,为避免陷入包围,即率众由城西退往屿头。蔡华继而退兵,义军诸部皆溃。 瑞安“城东北诸乡闻官兵至,城外贼走,则皆起杀贼,粉其眉以为号。沿河数十里杀贼无算。”朱秀三率部退至董田,战败投水死;所部陈成开及其养子陈正强在汀田先后战死。部分义军经东山渡江,被广艇击沉船只二艘。 至此攻城十日,损失约五千人,其中“兑”字号损失最为惨重。(《瑞安县志稿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77) 【注】陈成开(1800-1861),字国祥,号柳村,平阳江南(今属苍南县)棒师,朱秀三部下,与养子陈正强(1839-1861)同日战死在瑞安董田(《赵起、蔡华、陈成开宗谱资料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67)。《钱虏爰书》则称他当时“年逾七旬”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14) 十一月初八(12月9日),瑞安新署知县黄宗贵委张庆葵为河乡团总。张庆葵再次设局办团,成立河乡团练。 十一月十四(12月15日),张启煊率清军抵达瑞安,进驻龙山。 十一月十七(12月18日),太平军攻占杭州。 十一月十九(12月20日),义军一部潜至瑞安城西门外西祖宫。清军以炮遥击,义军退到横山。兵勇出城追击,义军溃退。屿头也有义军渡江来援,被广艇以炮击退。 十一月廿一(12月23日),飞云江北岸的义军由廿四都过岭,进攻二都、三都,被团练击退。南岸的义军也准备渡江,又被团练所阻截。 十一月廿三(12月24日),清军秦如虎部杀败谢公达部义军,攻克福鼎县城。分水关以南尽归清军。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21) 十一月廿六(12月27日),义军谢公达部反攻水北溪,失败。 十二月初一(12月31日),缪元率部进入平阳城,向清军副将王显龙索讨炮械。 十二月初四(1月3日),缪元率部再入平阳城,尽取营炮,运往钱仓,并将清军副将王显龙、都司方某等带去。 十二月初六(1月5日),缪元率义军完全控制平阳城。 十二月十六(1862年1月15日),张启煊派廪生吴一勤、孙诒谷率团练会剿祗陀山义军,义军败走。张启煊部乘机进达程头(光绪《永嘉县志》作澄头,见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85)。 【注1】吴一勤,字箴之,号楮溪,瑞安东区丽岙人,县学廪生。清咸丰八年(1858年)奉命设团练总局于丽岙,并筑忠义堡。金钱会义军攻瑞安城,他率乡团镇压。 【注2】孙诒谷(1838-1862),字稷民,瑞安县学生员,孙衣言长子。 十二月十七(1月16日),清军秦如虎部进驻桥墩门(今苍南桥墩),杀义军十余人。(《闽浙总督庆端为报官兵在泰顺瑞安等处与金钱会众接仗情形事奏折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37) 是日,孙诒谷、吴一勤等率团练抵横塘、周溪、北山诸村,遭义军顽强相抗,团丁死六十余人。张启煊率兵赴援,杀退义军,驻澄头街。(《钱虏爰书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21) 十二月十八(1月17日),张启煊部在桐田、埠头(或作桐乾)打败义军。 十二月廿(1月19日),清军秦如虎部进攻义军灵溪营垒。义军败归钱仓。(《闽浙总督庆端为报官兵在泰顺瑞安等处与金钱会众接仗情形事奏折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237) 同日,张启煊部在瑞安碧山击败义军。 十二月廿一(1月20日),义军分四路进攻清军灵溪营地,失败。 十二月廿三(1月22日),张启煊部水军攻破瑞安沙洲义军营垒,金谷山义军更显孤单。蔡华拟率部移驻仙降,沟通金谷山、沙垟,但被仙降团练所阻。 十二月廿四(1月23日),蔡华率义军进攻仙降。张启煊派遣水军征剿,义军西走。瑞安城内清军也乘虚袭击屿头,蔡华败逃。 是日,义军再次分路猛扑清军灵溪营盘,失败。 十二月廿九(1月28日),清军秦如虎部进抵平阳萧家渡,“尽焚濒江贼巢,生擒贼首谢公达。既连战破平阳贼,乃严檄文武责献赵起等”。(民国《平阳县志》,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67)。 【注】关于谢公达被擒的经过,《钱匪纪略》称:“至十月,江南保首与先锋许游击接仗。许失利,被围不得脱,弃马而走。……后匪首谢公达乘此马出战,闻大营号声,飞跑而去。公达不得下马,俱被获,悬首军门。”据此,被擒时间似乎在张家珍被杀前的十月份。(《太平天国时期温州史料汇编》P162) 王显龙派人向张启煊求情,为赵起乞反正。 张启煊是清台湾总兵张琴之子,平阳蒲门(故里在今苍南县霞关南坪村)人,因此成为王显龙求情的对象。
|
|||||
文章录入:苍生 责任编辑:苍生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金钱会起义大事记并注(三) 金钱会起义大事记并注(一) 金钱会攻入温州和红巾军占领 |
![]() 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本网 | 站长资料 | 网友文集 | 网站史料 | 友情链接 | 管理登录 | | |
版权所有-玉苍山下 Copyright© 2002- All Rights Reserved 站长:苍生 |